公务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公务员
  • >
  • 申论阅读:风骨坚韧者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申论阅读:风骨坚韧者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2019-01-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

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数据即是明证。

每一次点击,都是一份关注、一份致敬和缅怀。人们在怀念和致敬中,回顾先生惊人的事业和沉默的人生,重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不屈的探索,脑补他在黄沙大漠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和《后出师表》的场景。有网友留言说:“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又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风骨坚韧、不失本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成就人生,在实现自我中造福大众。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王希季、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南仁东、黄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如果科学家也有所谓“人设”的话,大抵也就是上文描摹出的样子吧。而且选择“追这样的星”的人,似乎也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人设崩塌”。回望历史风云,他们的价值坐标不曾迁移,他们的信仰始终在场。也许有人觉得谈“责任”“使命”“信仰”这样的大词有点空洞和矫情,但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恰是于敏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暂时停下来,重新审视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迷茫。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于敏们的离世何以引发多个行业各个代际的集体悼念。于个体而言,这些人类星空的璀璨之星似一座座灯塔,照亮了通往“意义”的道路,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他们维护并构筑了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照亮了通往“梦想”的前路。

功勋卓著,青史不泯。即使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别样的“偶像”也是最大的流量,最有含金量的流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5年前,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如今,他换了种方式,和国人一起奔跑在时代前列。

来源:光明日报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