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属于必考题型,从历年真题来看,翻译推理不仅单独考查,而且会和真假推理、排列组合、论证类相结合进行考察。因此,翻译推理是推理类题目的基础,我们每一位考生都应重视翻译推理。翻译推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由于很多考生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对此类型题目主观害怕,使得此类题目的正确率较低,因此,展鸿教育在这里将翻译推理中的一些考点及解题技巧做出归纳,以助考生顺利成公。
一、翻译推理之题型判定
我们拿过一道题目,其做题的顺序主要是依据213原则(1题干2设问3选项)。关于翻译推理题型判定主要有两方面特征:1.设问:由此可以推出/不可以推出等。2.题干中出现明显的带有逻辑关系的联接词,典型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就)和只有……才等。
二、翻译推理之解题思路
翻译推理解题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翻译,另一个是推理。所谓翻译是指由文字语言转化为逻辑符号的过程,推理是指由已知的条件推出未知的结论。因此翻译推理的解题思路最主要的两步:一是对题干信息进行翻译,二是利用推理规则进行推理。而翻译推理的难点就在于翻译,如何将题干信息正确的用逻辑符号表示出来,是做题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我们就看下题干如何翻译。
三、翻译推理之两种翻译
1.翻译推理—前推后
前推后是指前半句推出后半句,典型的关联词有: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所有A,都是B;任何A,都B;只要A,就B等。出现此类逻辑关联词都是指前半句推出后半句,均可翻译为A→B的形式,A→B意味着A成立,则B一定成立(小贴士:A→B,①意味着如果A成立,则B必然成立)。
例如:如果通过面试,那么一定通过笔试。是如果A,那么B的形式,前半句推出后半句,A→B的形式,因此翻译为:面试→笔试,表示:当通过面试成立,则一定通过了笔试。
2.翻译推理—后推前
后推前是指后半句推出前半句,典型的关联词有:只有A,才B;不A,不B;除非A,否则不B;除非A,才B等。出现此类型的逻辑关联词都是指后半句推出前半句,均可翻译为B→A的形式。
例如:除非有教师资格证,才能当老师。除非A才B的形式,是后半句推出前半句,B→A的形式,因此翻译为:当老师→有教师资格证,表示当老师成立,则一定有教师资格证。
3.判定前推后和后推前的小技巧
首先对于常见的前推后和后推前的逻辑关联词要能记住,其次记住一个小口诀谁是必要的谁放在箭头后面。例如:如果通过面试,那么一定通过笔试。面试和笔试,通过面试必然要通过笔试,所以面试→笔试。所以做题时可以利用这种小口诀来快速翻译。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