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翻译推理是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过程,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简化题干。当然在翻译题目中有时会出现多条件推理,命题的知识点常常是假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肯定否定式结合起来考察,那么这部分的命题有什么规律呢?如此多的条件如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呢?我们来看一到具体的例题。
【例1】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
A. 小孙不教俄语
B. 小钱教德语
C. 小周教英语
D. 小赵不教法语
这个题的考察形式比较新颖,并且是先给出了结论。题干中出现了小钱,小孙,小李,小赵,小周等多个人,以及多个条件,那么应该如何链接呢,不妨我们先从第一个着手,推一推试试。
钱德→- 孙俄,然后我们猜测,孙俄能不能作为下一个翻译的前件,这样我们极有可能把他们变成连锁推理,并且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可以看到3里面,小孙不教俄语就是前件,我们试着把他跟第一个翻译连接一下,就变成了钱德→- 孙俄→- 赵法,然后我们依旧按照前面的做法,找到有赵法的一项,是4,或A或B的形式转变为-A→B,
原来的就变成了钱德→- 孙俄→- 赵法→- 周英,我们看看还有哪一个条件没用,发现第二个还没用,并且题目要求的是小李教授的科目,包含在第二项里,所以第二项必须翻译进来,原句变成了-李德 →钱德→- 孙俄→- 赵法→- 周英
现在想要小李教英语,否定了前件,那么就必须否定后件,对后件所有内容就该予以否定。我们从题目中发现,只有周英去才为否定后件,所以我们选C
总结下,其实这样的题目看似条件很多,很多选项都是只作为中项过度,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到干扰视线的效果。因此我们有一种很快速的做题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一定效果。比如我们题干要求的是小李,我们找到有小李的一句话,然后另一个人称是小钱,再找到有小钱的另一句话,是第一句,出现了小钱和小孙,再找有小孙的命题,第三句,出现小孙和小赵,看到小赵命题的这句话,出现了小赵和小周,到这儿我们所有条件已经全部用完,并且小周作为最有一个终结选项并没有出现第二次。所以我们大胆推测答案是一个跟小周有关的选项,而正确答案也确实如此,这是我们行测中常出现的一个规律,就是中间项到最后全部消除掉。首项和末项一个是设问,一个是选项,同学们如果在考场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直接选择,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到正确答案。
【例2】如果选购了股票,则不能投资期货;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但是最近投资外汇风险太大,不能操作。据此,可以推出( )。
A.选购股票
B.不选购股票
C.不投资邮票
D.不投资期货
我们直接用我们所上述方法看可不可以,最后一句是确定的信息,是说外汇的,我们找到有外汇的一句,是“或者投资邮票,或者投资外汇”,除了外汇,没有用到的信息是有邮票的一句,“只有投资期货,才能投资邮票”,这句中,没有用到的信息是期货,找到有期货的一句,“如果选购了股票,则不能投资期货”,没有用到的是股票,所以我们最后选的应该是跟股票有关的选项。又一般根据否后否前,得到应该选择B。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