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8年12月13日,教育部围绕破解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召开发布会。截至12月12日,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存在问题机构27.3万所,现已整改24.8万所,整改完成率达到90%。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召开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集体约谈等方式,推动各地加快治理整改进度。
【积极意义】
校外培训机构逐步走向正轨。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不具备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的校外培训机构,大多已被关停。
【存在问题】
1.仍有部分机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开展“应试”培训。超前教、超前学,严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招生秩序。
2.培训机构虽然规范了,家长们送孩子上培训班的“热情”并未消减。排队报名、网上抢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孩子们的负担依旧沉重。
3.部分家长执迷于“抢跑”“速成”,让一些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迎合了家长的育儿心理。
【对策措施】
1.会同有关部门展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根据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方案,并积极推进实施。
2.标本兼治、内外联动、久久为功。定位校外培训,防止治理成果反弹,依据“负面清单”,坚决整顿、绝不手软。
3.学校教育自觉反思。只有提高了中小学的教育品质、育人能力,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阔视野、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
4.革新观念。社会应当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为孩子铺就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