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推荐
当前位置:

申论阅读:传统再生辉 文化润民心

2022-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公务员招考公告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回首 2022,文化领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有人或许会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有人或许会说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场馆、服装的设计,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味儿”托举“冬奥范儿”……重大事件不断,热门话题出圈,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灿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折射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考古文博事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摇身一变更加时髦,持续“活起来”“火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建成,《复兴文库》等文化工程推进,存史启智、以文化人的场景越发丰富……传统与现代交融,传承与创新并举,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被悉心擦亮,文化自信在可亲可感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中不断培厚。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保障。以规划性形成共识、以目标性锚定实效、以公共性全面覆盖、以制度性保障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为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而具体领域的落实落细,也不乏很多针对性、实操性很强的相关文件。《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剑指文物犯罪,切实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旨在促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全国多地形成《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名文化遗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良法善治引领、护航文化发展,保护文物存续、护佑文化传承,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加持。缩微技术助力《永乐大典》等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化,保护原本、方便阅读“两不误”;《诗画中国》以中国经典名画为场景,与诗词、音乐、戏剧、舞蹈等跨界融合,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以古人之智慧开今日之生面;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一屏一景观、一步一洞天,在翻飞的雨燕、水墨的点彩、古朴的书签中,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之美展现无疑……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带来了储存介质载体、演绎呈现形式、传播互动渠道的全新改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力。

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不断繁荣丰富,归根结底是为了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增强文化自信。在广袤乡村,田间地头有“流动讲堂”,广场礼堂有“周末演出”,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融和传统文化典故,地方戏曲和非遗技艺送到村民们的身边;在大小城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点点手指还能在“云端”享受传统文化大餐。乡村、城市各有特色,线上、线下两轮驱动,创新、融合两翼齐飞,传统文化正在与现代社会生活融合共生,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再翻新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用心传承、发扬光大。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定能不断续写文化发展华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转自网络,侵权删)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历年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