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考生在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或时评,一是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二是对写作手法的借鉴。展鸿教育挑选了一些文章,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地区冲突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上升。能否夯实“三农”压舱石,对经济社会大局至关重要。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要夯实“三农”压舱石,稳住“中国粮”,面临新的挑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稳住心神,把准方向,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在稳人心、稳信心、谋发展上用心。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实现“藏粮于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粮食稳产增收上下功夫,筑牢大国粮仓,助力农民增收,巩固好脱贫攻坚好成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稳住“三农”压舱石,要善于“藏粮于季”。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越是重要一年,越是要明确夯实“三农”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既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也要善于“藏粮于季”。“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底线任务”这是新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每一季,既要在播种上不误农时,也要在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等问题上用心,在防止旱、涝上早做准备,实现“虫口夺粮”,在实现稳增收的同时,推动粮食产量稳中求进。
稳住“三农”压舱石,要善于“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对于粮食而言,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孵化园”,要夯实“三农”压舱石,就是要为粮食生产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耕地。因此,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保障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既要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还必须是良田,也需要因地制宜,优化农田结构,让“碎田”变“整田”,提高耕地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着力提升粮食产量,让农民的收益增加。
稳住“三农”压舱石,要善于“藏粮于技”。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夯实“三农”压舱石,既要明确14亿多人口对粮食需求的紧迫性,也需要“藏粮于技”,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做强种子“芯片”,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相互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是根本落脚点,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吸引更多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支持上下功夫,解决更多农民就业问题,让多元化农业发展,带来农村巨变,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大道如砥,行稳致远。驭风踏浪,稳中求进。保障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既要把粮食安全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实验室,也要避免舌尖浪费,筑牢“大国粮仓”。稳住“中国粮”,展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历史担当、人民立场,主动迎接挑战,端稳粮食饭碗,让“进”的信心更足。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展鸿教育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