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凡事预则立”,提前做好准备,对考试大有裨益。想要获得理想的成绩,行测中类比推理是要保证较高的正确率,然而有的同学在做类比推理时,可以很轻松地排除几个选项,但是会在一两个选项当中纠结,那在类比推理中有纠结选项时如何选出最佳答案?其实我们可以进行二次辨析,从最常见的二次辨析角度出发,快速“远离”纠结。
接下来展鸿教育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常见的二次辨析角度有哪些。
一、近、反义词,可考虑词语的情感色彩。
【例题1】后果∶结果∶成果
A.信心∶信念∶信仰 B.妄想∶遐想∶理想
C.反动∶反对∶反思 D.思维∶思想∶思绪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关系。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的关系。后果、结果与成果为近义关系,且后果为贬义词,结果为中性词,成果为褒义词。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A项:信心为褒义词,排除。B项:妄想、遐想与理想为近义关系,且妄想为贬义词,遐想为中性词,理想为褒义词。当选。C项:反对与反思无明显联系,排除。D项:思绪与思想无明显联系,排除。故本题选B。
二、修饰关系,考虑词性是否一致。
【例题2】空前∶规模
A.有序∶市场 B.配合∶默契
C.激烈∶挑衅 D.协同∶发扬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修饰关系。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的关系。空前的规模,规模为名词,二者为修饰关系。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A项:有序的市场,市场为名词,二者为修饰关系,当选。B项:默契的配合,二者为修饰关系,但前后词语位置相反,排除。C项:挑衅为动词,排除。D项:发扬为动词,排除。故本题选A。
三、加工关系,注意区分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例题3】泥土∶煅烧∶陶瓷
A.粮食∶发酵∶白酒 B.玉石∶雕刻∶饰品
C.学生∶学习∶人才 D.煤炭∶燃烧∶热能
【答案】A。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泥土经过煅烧可以制成陶瓷,其中煅烧是加工方式,泥土是原材料,陶瓷是成品,且整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二步:分析选项,确定答案。A项:粮食通过发酵可以制成白酒,其中发酵是加工方式,粮食是原材料,白酒是成品,且整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雕刻是加工方式,玉石是原材料,饰品是成品,但整个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排除。C项: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成为人才,显然不是加工关系,排除。D项:燃烧是加工方式,泥炭是原材料,但热能不是成品,排除。故本题选A。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常见的二级辨析角度,下次出现类似题目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去辨析,你学会了吗?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